寶寶寫真/新生兒寫真/兒童寫真/新生兒/親子寫真
台灣首創主題拍攝,拍攝地點/全省到府或月子中心拍攝拍攝,週數/兩週~一個半月拍攝,時間/ 4~6小時拍攝,服裝/三套~五套造型,服裝道具皆宜攝影師提供,新生兒拍攝需要在寶寶熟睡時進行,攝影師會配合寶寶作息前往拍攝,爸比媽咪狗狗貓咪寵物皆歡迎入鏡,拍攝服裝與道具皆事先清洗與消毒,新生兒寫真,拍下第一次一起迎接寶寶的感動,因為從聽到心跳聲的那一刻起,你便不願錯過每個片刻,讓攝影師用女性的角度為你拍攝這些片刻,將剎那用影像化為永恆。
提供精緻寶寶寫真服務::寶寶寫真,新生兒寫真,寶寶照,全家福,寶貝寫真,滿月寫真,家庭寫真,親子寫真,NewbornPhotography,Newborn Photos,寶寶到府拍攝,新生兒到府拍攝,主題寶寶寫真,月子中心寶寶寫真,寶寶寫真造型
董氏基金會表示,大部分健康檢查項目僅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測,但根據一篇發表於《預防醫學報告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若能將心理健康作為健康檢查的一部分,有助於有精神問題卻未接受治療的人尋求協助。
該研究為丹麥研究團隊於2012至2014年間,隨機抽樣年齡介於30至49歲居住在蘭納斯市的公民,共有4,871人參與,這些參與者除接受例行性健康檢查外,還需填寫健康習慣及自我評估健康狀況的問卷。研究發現,受試者中有9%的人心理上較容易受到傷害,其中有超過五成並未尋求醫療協助,大部分背景為受教育時間短、收入低或是獨居者。
前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、顧問醫師陳正宗表示,臺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心理健康篩檢部分,僅有2項題目,分別是「有沒有失眠」及「心情好不好」,仍顯不足。過去許多研究證實,有憂鬱症狀的人不一定會說出來、不易被察覺,不像生理狀況透過檢查就可以知道。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,若未來健康檢查能加入心理健康項目,如同身體檢查般普及,讓本來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能夠直接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,也能夠避免民眾「逛醫院」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葉雅馨提醒,不須將精神疾病標籤化,教育程度會影響對疾病的理解程度,教育程度低者能夠接觸及蒐集到的疾病訊息相對較少;低收入者忙於滿足生理需求,較難顧及到心理層面;獨居者或是很宅的人,健康狀況較難被旁人發現,容易耽擱黃金診治時間,此族群者更特別需要我們主動去關心。